
由中國勘察設計協會、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協會主辦,中國石油和化工勘察設計協會、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建設項目管理和工程總承包分會承辦的第二屆國際工程發展論壇,9月9日至11日在北京成功舉辦。商務部原副部長陳健、住建部建筑市場監管司副司長衛明講話;中國勘察設計協會理事長施設、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協會副會長王淑敏分別致辭;中國石油和化工勘察設計協會理事長榮世立、副理事長齊福海,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副理事長王樹平、王子牛等領導,以及來自工程建設等領域的200多名代表出席會議。

施設在開幕式的致辭中說,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工程勘察設計行業也實現了跨越式的巨大發展。據統計,到2017年底,全國境內工程勘察設計企業有24754家,從業人員為428.56萬人,年營業收入達4.34萬億元,利潤總額2189億元。其中,境外營業收入1743.7億元,均創歷史新高。40年來,建設了沙漠高速公路、高寒地區鐵道、高速鐵路網、長距離跨海大橋等高難度的基礎設施工程,世界上各行各業最先進的工程幾乎都在中國,可以說都是在中國勘察設計企業的參與或主導下完成的,這為中國勘察設計行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研究成果。但他強調,中國勘察設計行業“走出去”還處在起步階段,與國際上的工程強國、強企比較,進入國際市場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一是對國際工程市場的機會把握不準,對“一帶一路”的市場機會解讀不夠深化、不夠權威,被“忽悠”的現象時有發生;二是對國際工程項目風險識別與管控不到位,對自身能力準備不充分,有些企業迫不及待“走出去”,出現盲目追從的現象;三是已實施的海外項目多數是依賴融資,少數是依靠核心技術,且多數合同是作為工程總承包商出現,而相對高端的全過程工程咨詢合同較少。另外,我國勘察設計行業對國際慣例和標準還不太熟悉,達不到靈活運用的程度,缺乏國際化高端人才和本地化團隊,站穩腳跟和持續經營存在問題。
王淑敏在致辭中說,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倡議指導下,已經走過了5個年頭。5年來,中國已經與106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簽署了150份合作文件,中國與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近6萬億美元。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超過800億美元,其中在沿線國家建立了82個經貿合作區,總投資超過了280億美元。與沿線的61個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項目7217份,新簽合同額1443.2億美元,占同期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的54.4%。

本屆論壇主要圍繞市場、風險、合同這三方面的內容進行研討,旨在進一步加快勘察設計企業“走出去”發展的步伐,有效防控風險,擴大國際工程項目合作與交流。
論壇邀請了部分國際知名跨國工程公司、國內大型工程公司和業內專家就國際工程市場發展趨勢、國際工程公司合同責任與風險管控、工程建設不同模式及風險分析、國際工程總承包的報價與費用控制、工程項目數據化管理、國際工程模塊化解決方案等,以及圍繞中國標準走進印尼、中國石化工程建設公司的泰國聚丙烯項目、廣東電力設計研究院的越南項目、中國天辰工程公司的土耳其項目、中國寰球工程公司的委內瑞拉項目等案例進行了經驗分享。
經過遴選,本次會議共選取38篇論文和21篇案例作為本次高峰論壇的書面交流材料,并按國際工程市場開發、國際工程投標與合同管理、國際工程咨詢與工程總承包、國際工程風險管理、其他等五部分,展示了近年來勘察設計企業開展國際工程項目實踐的經驗和體會。

(王繁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