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設計企業平臺核心成員單位聊城聚首共謀創新驅動求發展 |
時間:2016-05-03 12:45:00 來源: 作者: |
陽春三月的聊城,乍暖還寒,依然顯現出花紅柳綠濃濃的春意。3月27日至28日,協會榮世立理事長、齊福海副理事長等一行4人在山東聊城對魯西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魯西集團)“一體化、集約化、園區化、智能化”科學健康發展之路進行了調研,並在此召開了“科研設計企業平臺核心成員單位工作研討會議”。魯西集團董事長張金成、副總經理王富興、張文全程接待并參加了會議。會議由魯西集團承辦。 研討會上,科研設計企業平臺核心成員單位的代表相互交流自己企業如何發揮技術、人才、裝備等優勢,在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果、經驗及存在的問題;圍繞貫徹落實“十三五”發展規劃,研討科研設計單位創新發展的思路和對策措施;並聽取了協會推動科研設計企業技術創新、強化服務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會議旨在推動科研設計企業在新常態下交流與合作,加快創新驅動步伐,共謀發展新思路,促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會后與會代表參觀了魯西集團園區總控制室、生產裝置和設備加工制造車間等。 會上,魯西集團副總經理王富興作為東道主首先歡迎大家的到來,並介紹了集團公司概況。公司組建于1992年,是在原魯西化肥廠(1976年建廠)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國有控股企業集團,1998年5月發起設立魯西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集團下設煤化工、氟硅鹽、新材料、化肥、設計研發、化工裝備、化工工程、新能源裝備、催化劑、金融等產業板塊,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歐洲研發中心、省級工程實驗室等技術研發機構;擁有國家級化工職業技能鑒定站、魯西化工工程學院、員工培訓中心等培訓機構。榮獲 “中國化工行業技術創新示范企業”、“中國化工園區20強”等榮譽稱號。近年來,積極響應國家“調結構、轉方式”的號召,充分發揮集設計研發、制造安裝、運行管理、創新提升于一體的發展優勢,搶抓發展機遇,注重創新,不斷調整產品結構,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煤、鹽、氟、硅和石化”相互關聯的產品鏈條,走出了一條“一體化、集約化、園區化、智能化”的科學健康發展之路。國家工信部正在將集團公司創建的智能化園區作為全國試點。 榮世立理事長講話,他表示很高興參加協會科研板塊的工作研討會,向與會代表介紹了協會的概況並分析了目前形勢。協會有3個交流平臺,一個是以現代化管理中心站委員單位為基礎的大院院長會,一個是省市設計院院長會,再一個是去年組建的這一科研設計院交流平臺。在新常態下,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關鍵要靠技術創新。國際油價低位運行,石油和化工行業多數產品產能過剩,市場低迷,我們必須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也得靠創新??蒲性O計企業創新能力強,而且可以將新技術直接工程化,是促進行業技術進步的重要力量,協會搭建各種交流平臺,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更好地促進企業創新發展。這次會議在魯西召開,得到魯西集團領導的高度重視,會議除組織交流研討外,還要參觀魯西集團生產裝置和制造裝備,希望能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聊城市魯西化工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設計院)肖光院長介紹了設計院的概況,是魯西集團的直屬單位,現有各專業工程技術人員近300人,從事化工、石化、醫藥、壓力容器、壓力管道設計及工程咨詢業務,主要服務于集團公司內部。依托集團公司煤化工、氟硅鹽、新材料、化肥、化工裝備、化工工程等產業具有較強管理的能力和優勢,伴隨著集團公司的發展而不斷壯大。 設計院利用集團公司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化驗室和實驗裝置等有利條件展開課題和產品、技術研究,並與北京化工大學、四川大學、東南大學等高校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集團公司提出“開放辦院,設計院融入全集團,全集團支持關注設計院發展”。設計院正在充分利用和發揮集團研發、設計、制作、安裝、運行管理一體化的優勢,落實“一帶一路”戰略,擴展外部業務和對外合作,積極推進工程業務走出去,承攬海內外工程,加快國際化進程,為全面融入市場化做好準備和鋪墊。 化工部長沙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長沙院)劉小力副院長從企業如何管理好新收購的設計院為由頭,向魯西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取經說起,介紹了長沙院的發展歷程。長沙院是原化工部直屬的科研設計院所,成立于1978年,1999年轉制為科技企業劃轉藍星公司,2004年合并為中國化工集團公司。 長沙院主要業務領域為從事化學礦山資源開發利用和液相采礦研究,在自然硫礦、天然堿礦、芒硝礦的鉆井水溶開采方面開展開發性設計與研究。在青海鹽湖的國家科技攻關計劃中,承擔了青海鹽湖鹵水蒸發結晶路線試驗研究、別勒灘鹵水蒸發試驗及鹽田底板材質研究、察爾汗鹽湖老鹵排放與資源保護研究等重要研究課題,積累了鹽湖資源開發的研究基礎。 2000年開始,院里與新疆羅布泊鉀鹽公司合作,以院為技術依托單位,開發羅布泊鹽湖鉀資源,組建了專門的研究機構和項目組,以原始創新、集成創新的方式,在克服了各種技術難題以及羅布泊生存考驗以后,先后于2000年完成了小試,2001年完成了中試,2003年完成了工業性試驗,同時完成了“羅布泊硫酸鎂亞型鹽湖鹵水制取硫酸鉀工藝研究”、“羅布泊硫酸鎂亞型鹵水2萬噸/年硫酸鉀工業試驗”2個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劃項目,開發了“用含鉀硫酸鎂亞型鹵水制取硫酸鉀”新工藝技術,同時對原鹵開采和加工關鍵設備進行技術開發,解決了羅布泊鹽湖鉀資源大規模開發的開采、加工工藝技術和裝備的工程化難題,并申請了專利。2006年開始在羅布泊鹽湖實施年產120萬噸硫酸鉀項目建設和成果轉化,2008年即建成了目前世界規模最大的硫酸鉀生產裝置,并一次開車成功按期達產達標,實現了我國硫酸鉀產業技術的跳躍式升級。其技術開發和工程化成果“羅布泊鹽湖120萬噸/年硫酸鉀成套技術開發”獲201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與此同時,企業從中受益得到了快速發展,打造了長沙院在鉀鹽領域的核心技術,形成了技術品牌,增強了市場影響力。 近十年來,院與青海鹽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投新疆羅布泊鉀鹽有限公司、青海中信國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新疆硝石鉀肥有限公司、開元礦業集團、春和集團等十多家大型礦業公司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將原始創新、集成創新成果實施轉化,在青海建成了目前亞州規模最大的氯化鉀生產基地,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新疆羅布泊腹地建成了目前世界規模最大的120萬噸/年的硫酸鉀生產裝置,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青海建成了目前亞州規模最大的2套1萬噸/年的鹽湖鹵水提鋰的生產裝置。 與此同時,積極響應我國鉀肥工業“走出去”戰略,根據國外鉀鹽礦產的特點和技術需求,在可溶性固體鉀資源開發利用領域開展技術創新工作,系統研究開發水溶性固體鉀礦開采、加工技術及裝備,擁有專利技術10多項,使鉀鹽技術走出國門成功開拓國外市場,業務拓展到老撾、剛果(布)、加拿大、澳大利亞、哈薩克斯坦等國。同時通過業務與技術交流與這些國家的多家鉀鹽礦技術開發機構也建立了合作關系,使長沙院鉀鹽技術品牌具有了國際影響力。 長沙院的體會是:主業發展靠技術創新,搞好設計靠技術服務。要勇于創新,要有技術特色,要服務到位,口碑和品牌是永恒的。要緊跟國家產業政策導向和行業發展步伐,以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為驅動,在自己的核心技術領域繼續努力創新,緊跟產業轉型技術需求,不斷形成新的核心技術。 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公司孫炳副經理介紹了天一科技公司的情況。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天科股份)是經國家經貿委批準,以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為主要發起單位,并將變壓吸附氣體分離技術及成套裝置、催化劑產品、碳一化學及工程設計等優良資產注入成立的股份制有限公司。1999年8月工商注冊,2001年1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天科股份現有1000多名職工,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798名,公司下設科技研發中心、工程公司、變壓吸附研究所、瀘州分公司(生產各類催化劑)等專業機構和生產工廠。 天科股份主要從事甲醇及其下游產品、工業氣體、變壓吸附分離技術、有機化工、無機化工、精細化工和化肥工藝技術研究和成套裝置的開發設計和工程總承包。近年來,人員素質、設計技術和裝備水平大幅度提高,高科技產業在突飛猛進的發展,具有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 天科股份擁有設備配備齊全、技術先進的變壓吸附技術基礎研究實驗室、催化劑研究實驗室和化工工藝開發設計研究室。具備“變壓吸附氣體分離技術”和“催化劑”小試研究、模試放大研究、試生產等,從實驗室到實現工業化推廣應用全過程的科研能力,在化工石化醫藥行業具有較強的工程設計開發能力。初步實現了從單一的工程設計模式向工程總承包模式的轉型,進入中國化工勘察設計行業工程總承包百強。公司在緬甸、韓國、土耳其、文萊、泰國等境外承建多套變壓吸附裝置、二甲醚裝置,并將催化劑產品成功推廣到了歐美。 孫經理最后談到,我們與院所合作的模式是院所編工藝包后,與他們再共同納入工程指標做到能夠使用。模塊化技術,集成創新是我們的核心技術。 西北化工研究院設計所李小鋒所長介紹,西北化工研究院是原化工部重點從事化學工業綜合性研究和開發的科研單位。成立于1967年,1999年由事業單位轉制為科技型企業;2010年,經陜西省人民政府批準,進入延長石油集團。西北化工研究院是國家煤化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依托單位之一;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固體催化凈化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單位;中國化學會催化專業委員會成員單位;全國工業催化信息站和全國醫用高分子信息站依托單位;陜西省高新技術企業;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三體系認證企業;陜西省首批創新型企業、首批技術轉移示范單位。 建院以來,西北化工研究院秉承“埋頭苦干、開拓創新”和“求實、拓新、誠樸、勤進”的企業精神,恪守“富民強院”的宗旨,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實現了從科研事業型向科技企業型的成功轉變。主要從事煤化工、工業催化劑、石油化工、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和環境保護新工藝、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設有煤化工研究所、催化研究所、精細化工研究所、石油化工研究所、新材料研究所、環境保護研究所,陜西省煤化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析測試中心、信息中心、設計所等研究機構。依托科技成果轉化,建有數十套中試及生產裝置,開辦十數個經濟實體和子公司,投資、控股4家公司。數十項原創科技成果為全國化工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多種科技產品進入歐、美市場。 十二五期間,西北化工研究院設計所努力開拓外部市場,從單一承接內部任務逐漸過度到參與外部市場競爭,并以母公司自有專利技術一一多元料漿氣化技術和甲烷化技術為依托,有效帶動了母公司相關業務的發展。但西北化工研究院設計所固定資產少,融資困難,再加上母公司經營困難,流動資金少,制約了企業進一步的做強和做大。 湖北省化學工業研究設計院唐文紅副院長介紹了她們近年來通過成果產業化和技術創新服務平臺體系建設,取得的成效。湖北院建于1978年,原隸屬于湖北省石油化學工業廳,2001年整體進入武漢工程大學。2014年根據湖北省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要求,定為公益二類事業單位。主要開展化工產品研發、工程技術咨詢、設計、信息服務、產品檢測、節能評估、檢測、期刊出版等綜合服務。 下設科研所、設計所、質檢站、信息中心、節能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等業務部門,注冊有全資子公司湖北省緣達化工工程有限公司、湖北省鄂化化學工業生產力促進中心(控股兩個孵化器公司),參股公司有湖北寰安康華安全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根據設計業務工作開展的需要,緣達公司承繼我院工程設計資質??毓珊焙泠位び邢薰?、湖北華邦化學有限公司,隨著科研產業發展的需要,在湖北省鄂州葛店經濟開發區和湖北省荊州組建了兩個中試產業基地。國家發改委批復設立“湖北省化工中小企業創新服務平臺”,湖北省科技廳立項設立“湖北省化工材料助劑工程中心”、“湖北省化學化工查新檢索中心”,湖北省質監局設立的“湖北省石油化工產品暨化學試劑質量監督檢驗站”等均設立在院里。2012年,國家工信部授予湖北院“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稱號。 院里與湖北宜化集團、宜昌興發集團、湖北祥云化工、華中科技大學、湖北磷化工市場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等十二家單位聯合發起成立“湖北省磷資源開發與利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與武漢工程大學聯合創立“80萬噸乙烯工程下游產品開發及過程強化協同創新中心”;與湖北祥源新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組建“湖北省輻照交聯及改性材料研發中心”;與武漢理工大學、湖北大學、湖北省化學化工學會、湖北省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簽訂了技術推廣和技術合作協議,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項目為載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和合作研發平臺,共同推動了湖北省石油和化工產業的發展。 企業注重科技成果的先進性、成熟性、適用性和效益性,科學規劃小試、中試、批產階段的投入比例,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必要資金保障。著眼于科技成果市場前景,以“市場-產品-研發”為主要模式推進科研項目開發,形成了潤滑材料、烯烴助劑、有機硅材料、磷化工等特色產業。 企業深入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文件精神,加快研發設計、節能環保服務、檢驗檢測認證、技術咨詢等領域發展速度,打造特色鮮明、類別齊全的服務平臺,將產品研發、信息咨詢、工程設計、質量檢測、節能評估等環節有效銜接,為化工中小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 榮世立理事長最后以自己的感受作為會議總結,他說,這次選在魯西集團開這個會,地點選對了,參加會議的單位很典型,特點很突出,大家交流得很深。魯西集團的產業發展、產學研結合、開放辦院等很有特色。長沙院、天一科技、西北院、湖北院擁有自主技術,很有發展潛力。首先,要服務于十三五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其次要認真研究當前國家一系列促進科技創新的產業政策,學好用好,爭取政策支持;第三要突出技術專長,優勢互補,加強協作創新、聯合創新,把創新成果做實、做大;第四要尊重知識,注重知識產權保護。協會有行業的優勢,將通過搭建服務平臺,將產學研的鏈條鏈接起來,做到精準服務。
 科研設計企業研討會代表合影
 科研設計企業研討會會場 |
|
[!--temp.p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