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9ljjj"></track>

        <pre id="9ljjj"><ruby id="9ljjj"><b id="9ljjj"></b></ruby></pre>

          <p id="9ljjj"><pre id="9ljjj"><b id="9ljjj"></b></pre></p>
          <noframes id="9ljjj"><track id="9ljjj"><strike id="9ljjj"></strike></track>

                <track id="9ljjj"><strike id="9ljjj"><ol id="9ljjj"></ol></strike></track>
                  加入收藏 | 設為首頁 | 會員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行業發展 > 行業信息

                  2018年重點化工產品產能利用情況

                  時間:2019-04-19 16:49:05  來源:  作者:

                    2018年,在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菲髽I搬遷改造、化工園區優化升級等調結構促轉型相關政策的推動下,石化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落后產能加快退出,先進產能加快建設,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石化聯合會重點監測的30個品種主要石化產品平均產能利用率為764%,較上年提升近3個百分點。

                    其中,原油一次加工產能利用率持續提高,較2015年的65.5%提高了9.3個百分點,達到74.2%;主要化工產品平均產能利用率繼續保持在71%以上,除聚碳酸酯、已內酰胺、PTA等產品產能利用率波動幅度略大外,其他大宗化工原料、合成樹脂、合成橡膠等產能利用率基本保持穩定,烯烴、乙二醇、PX等繼續保持高負荷運行,國內供應保障能力持續提升。

                    在行業準入、產能置換、環保等產業政策引導下,電石、氯堿、氮肥、磷肥等行業產能增長放緩,落后產能加快退出。尼龍66、聚甲醛、碳纖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部分合成材料生產受原料缺乏優勢、工藝技術不成熟、產品質量不穩定等因素制約,表現為高產能、低產量仍需進口一定數量的產品滿足國內市場需求。

                    一、原油一次加工產能利用率水平進一步提升

                    2018年,我國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繼續增長,全年新增能力1390萬噸/年,淘汰1165萬噸/年,凈增225萬噸/年,原油一次加工總能力達到8.13億噸/年,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長6.8%,達到6.04億噸,產能利用率74.2%,同比提高3.2個百分點。成品油產量(汽柴煤)3.60億噸,同比增加0.6%,其中汽油產量同比增加8.1%,達到1.39億噸,柴油產量減少1.9%,至1.74億噸,煤油產量同比增加12.7%,達到4770萬噸。全年出口成品油4608萬噸,同比増長12.8%,成品油表觀消費量3.22億噸,同比增長0.2%。

                    二、烯烴、芳烴等基礎石化原料國內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但部分產品仍存在較大供需缺口

                    乙烯:隨國內煤制烯烴、輕烴綜合利用等裝置投產,2018年新增乙烯產能165萬噸/年,總產能達到2550萬噸/年,占世界總產能的14.3%。全年乙烯產量約2372萬噸,同比增加7.5%,裝置平均開工率保持在93%的高位。2018年乙烯單體凈進口量258萬噸,下游聚乙烯、乙二醇等產品凈進口折純當量2380萬噸。乙烯需求繼續保持增長,乙烯表觀消費量2630萬噸,同比增長4.4%,當量消費量達到5010萬噸,同比增長9.2%,當量自給率不足50%。

                    丙烯:我國丙烯來源相對豐富,2018年煤化工、丙烷脫氫PDH)、石腦油蒸汽裂解裝置均有新建產能投產,全年新增丙烯產能269萬噸/年,總產能達到3620萬噸/年,占世界總產能的26.2%。2018年丙烯全年產量約3005萬噸,同比增加9.2%,年均產能利用率達到83%。進口丙烯單體284萬噸,進口聚丙烯、丙烯腈等下游衍生物折丙烯當量580萬噸。表觀消費量3289萬噸,同比增加5.8%,當量消費量達到3869萬噸,同比增加5.9%。自給率達到77.7%,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

                    對二甲苯(PX):2016-2018年連續三年無新建P產能,2018年僅中國石油四川石化10萬噸/年P擴能裝置投運,產能升至1379萬噸/年。全年產量約1109萬噸,同比增長9.3%,產能利用率75%左右,較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在下游紡織業需求拉動和“禁廢令”等因素影響下,進口量和表觀消費量進一步增加,分別達到1590萬噸和2699萬噸,同比分別增長9.9%和13.2%,自給率僅有41.1%。

                    乙二醇:2018年新增產能210萬噸/年,乙二醇總產能達到1063萬噸/年,其中乙烯路線603.2萬噸/年,占比56.7%,煤/合成氣路線410萬噸/年,占比接近40%。全年乙二醇產量679.3萬噸,產能利用率64%,同比下降2個百分點。2018年國內市場缺口仍然很大,進口量954.2萬噸,表觀消費量1633.4萬噸,自給率41.6%。

                    三、基礎化工產品產能利用情況基本保持穩定

                    燒堿:2018年新增產能167萬噸/年,退出10萬噸/年,總產能達到4259萬噸/年;產量3420萬噸,比上年增長55萬噸;產能利用率80.3%,同比下降2個百分點;2018年燒堿凈出口量144萬噸,行業盈利繼續保持較好水平。

                    純堿:新增產能45萬噸,產能達到3039萬噸/年,同比增長1.5%;產量2611萬噸,同比下降116萬噸;產能利用率85.9%,比上年下降6個百分點;純堿下游主要用戶除日用玻璃略有增長外,其他產品市場基本穩定,2018年表觀消費量2457萬噸,同比下降4.3%;由于環保要求日趨提高,企業環保壓力增加,盈利水平略有下降。

                    電石:2018年國內電石產能約4100萬噸,較2017年凈減少50萬噸(其中轉產或淘汰合計65萬噸,新增15萬噸)。當年電石產量約2800萬噸,扣除長期停產的680萬噸無效電石產能,國內電石裝置實際開工率達到81.87%,較往年有較大改善。出口量13.3萬噸,表觀消費量2786.7萬噸。

                    四、化肥產能利用情況趨好

                    2018年化肥行業落后產能加速退出,產能利用率有所提升。受農業政策、相關作物種植面積縮減等因素影響,國內需求持續減少,出口市場對國內化肥行業的運行影響加大。

                    氮肥:2018年規模以上氮肥企業201家,同比減少52家合成氨產能退出454萬噸/年,總產能降至689萬噸/年,同比下降6.4%。全年生產合成氨5601萬噸,同比下降0.5%,氮肥產量3794萬噸(折純氮),同比下降1.6%,產能利用率達到83.7%,較上年提高10多個百分點。

                    全年氮肥表觀消費量3356萬噸(折純氮),同比增長0.6%,其中,農業用肥小幅下降,同比下降約1.1‰,而三聚氰胺、鍋爐煙氣脫硝等領域用尿素消費量同比增長7.9%,達到1680萬噸,工業用尿素的占比有所提升。出口下滑較多,2018年出口氮肥470.6萬噸(折純氮),同比減少15.1%。

                    磷肥:2018年磷復合肥國內需求穩中略降,國際需求提升促進價格上漲,企業效益有所增加。全年磷肥產量約1630萬噸(折P0純)。其中,磷酸一銨產能退出135萬噸/年,總產能降至1680萬噸/年,全年產量1537萬噸,同比增加9.1%,產能利用率達到91.4%,同比提高13.9個百分點;

                    磷酸二銨退出產能70萬噸/年,總產能下降至2120萬噸/年,全年產量1617.6萬噸,與去年持平,產能利用率達到763%,同比提高28個百分點。受國際需求増加拉動、價格較高等因素影響,磷肥出口大幅增加,累計出口各種磷復肥456.6萬噸(折P0純)。其中,磷酸銨出口249萬噸,同比下降9.8%;磷酸二銨出口746.8萬噸,同比增加16.7%;氮磷鉀三元復合肥出口123.5萬噸,同比增長27.5%。

                    鉀肥:國產鉀肥繼續呈增長態勢,2018年國內資源型鉀肥產能約為758萬噸(折K0,下同),產量560萬噸,比上年增長1.3%,產能利用率74%。國內鉀肥表觀消費量1018萬噸,國產鉀肥占比提升至5%。國產加工型硫酸鉀產能約為200萬噸,產量95萬噸,產能利用率48%,受副產鹽酸的影響,其生產仍處于震蕩調整階段。

                    五、煤化工推進石化原料多元化

                    煤制油:2018年總產能保持在953萬噸/年不變;各類產品總產量617.5萬噸,較上年度增加294.8萬噸,增幅91.4%;產能利用率較2017年的40%大幅提高至64.8%。

                    煤制氣:2018年總產能保持在51.05億立方米/年不變,產量30.1億立方米,較上年度增加3.8億立方米,增幅14.4%;產能利用率59.0%,較上年度增加7.5個百分點。

                    煤(甲醇)制烯烴:2018年新増煤制烯烴產能60萬噸/年,煤(甲醇)制烯烴總產能達到1302萬噸/年,同比増加4.8%;全年產量1085.0萬噸,較上年度增加91.4萬噸,增幅9.2%;產能利用率83.3%,同比增加3.3個百分點。

                    煤(合成氣)制乙二醇:2018年新增投產項目8個,新增產能174萬噸/年,總產能達到438萬噸/年,增幅65.9%;全年產量243.5萬噸,較上年度增加89.9萬噸,增幅58.5%;產能利用率55.6%,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

                    六、部分高端合成材料仍需大量進口

                    聚乙烯(PE):2018年共有兩套聚乙烯(中海殼牌、延長石油)投產,新增產能115萬噸/年,國內聚乙烯總產能達到1844萬噸/年;產量1583.5萬噸,同比增加13.3%,平均產能利用率85.9%,較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全年進口約1400萬噸,同比增長21.25%,表觀消費量2980萬噸。近年國際上PE產能增速較快,供給相對充足,我國作為主要聚乙烯進口國,具有一定議價優勢。

                    聚丙烯(PP):2018年有4套裝置投產,合計新增產能125萬噸/年,總產能達到2450萬噸/年;產量2200萬噸,產能利用率89.8%;凈進口440萬噸,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長8.7%,達到2640萬噸。

                    聚碳酸酯(PC):近年我國PC行業發展速度加快,隨著多個項目的建成投產,國內供應能力持續增強。2018年,萬華化學、利華益維遠和魯西化工等企業新建產能投產,新增產能33萬噸/年,國內總產能120.5萬噸/年,占全球總產能的20%以上,并連續5年保持產能年均增長率超過20%;產量超過65萬噸;由于新投產產能年內尚未完全釋放,產能利用率從2017年的72.7下降至53.9%,PC仍需大量進口,2018年進口115萬噸,表觀消費量超過180萬噸,同比增長9.6%。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國內PMA生產企業共有300余家,其中年產量在千噸級以上的企業約40家,萬噸級的9家。

                    2018年沒有大的新建產能,產能維持在90萬噸/年左右,產量約66萬噸,產能利用率73.3‰。2018年國內表觀消費量88萬噸,由于國內缺乏光學級、高抗沖等高端產品技術和產能,仍需進口補充,進口約22.1萬噸。

                    尼龍66(PA66):由于關鍵原料已二腈由少數國外公司壟斷全球PA66產能增長受限。2016年后國內無新增產能,2018年我國PA66切片產能保持在43萬噸/年,產量約30萬噸,表觀消費量穩定在50萬噸左右,自給率為60%,與上年持平。目前國外企業已在國內建設己二腈生產裝置,有助于我國PA66產業發展。

                    聚甲醛(POM):無新增產能,產能保持在47萬噸;國內產量27萬噸,比上年增加2萬噸;產能利用率57.4%,比上年提高約5個百分點。

                    七、合成橡膠產品存在同質化問題,部分企業長期停產

                    2018年我國主要合成橡膠品種總產能593萬噸/年,其中丁二烯橡膠、異戊橡膠、丁苯橡膠(乳聚)、丁基橡膠部分裝置由于原料缺乏經濟優勢、產品存在同質化問題,且下游市場不落實,長期處于停產狀態,停產1年以上的裝置產能多達78萬噸/年,占總產能的13.1%‰。2018年我國主要合成橡膠品種總產量367萬噸,同比增長3.2%,產能利用率61.9%‰。2018年共進口橡膠122萬噸(其中天然橡膠占比約67%),同比下降9.7%,出口15萬噸,同比增加9.1‰。國內橡膠表觀消費量474萬噸。

                    八、高端化學品保持穩定增長

                    己內酰胺:2018年新增產能12萬噸/年,總產能達到379萬噸/年;產量284萬噸,產能利用率75%,較上年提高9個百分點。受人民幣貶值影響,已內酰胺下游企業新增產能遠高于己內酰胺新增產能,主要下游產品錦綸紡絲出口量較上年增長明顯需求支撐明顯,表觀消費量大幅上漲24.28%,達到302.13萬噸。行業利潤水平顯著提升。

                    MDI:2018年聯恒二期配套亨斯曼24萬噸/年裝置投產,國內MDI產能增至329萬噸;全年產量260萬噸,同比增長8.3%產能利用率79%,較上年小幅提升;新的塑膠跑道國家標準出臺,對拉動MDI需求具有積極意義。

                    TDI:因2018年原計劃投產的萬華化學(30萬噸/年裝置)和連石化學(5萬噸/年裝置)項目推遲,2018年TDI產能保持在95萬噸/年,全年產量80萬噸,產能利用率85%,產量和產能利用率均與上年持平;國內供需基本平衡,消費量78萬噸,同比增長約3%.

                    環氧丙烷:2018年原計劃投產的寶麗12萬噸/年裝置及中信國安8萬噸/年裝置推遲投產,全年沒有新增產能,產能保持在324.5萬噸;產量約280萬噸,比上年增長3%;產能利用率86.2%,同比提高0.4個百分點。2018年環氧丙烷進口總量28.2萬噸,同比增加21%;表觀消費量308萬噸,其中77%用于生產聚醚多元醇,進一步生產聚氨酯,23%用于生產丙二醇、碳酸二甲酯及醇醚等。

                    (來源: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來頂一下
                  返回首頁
                  返回首頁
                  [!--temp.pl--]
                  推薦資訊
                  專有技術推介:己內酰胺精制新工藝
                  專有技術推介:己內酰胺
                  管道工程公司一技術獲國家專利
                  管道工程公司一技術獲
                  奇姆肯特煉廠裝置大檢修后一次投料成功
                  奇姆肯特煉廠裝置大檢
                  惠生工程與西南化工簽署戰略合作意向書
                  惠生工程與西南化工簽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欄目更新
                  欄目熱門
                  中文字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