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術來源
GK17-7-A高寒無外電地區監控系統橇裝化應用研究,由中國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設計分公司自主開發。
二、基本原理
通過研究一種適用高寒無外電地區的橇裝化方案,通過監控設備的合理選型,研究設備自身發熱情況,采用保溫伴熱、新能源電池、雙面光伏板、光伏板與建筑一體化等技術,總結出一種高度集成化的橇裝方案,以適應高寒無外電的惡劣環境。
三、工藝過程
通過監控設備的合理選型,充分利用設備自身發熱情況、RTU的編程控制功能以及管道光纖資源,采用保溫伴熱、新能源電池、雙面光伏板、風光互補發電、光伏板與建筑一體化等技術,得出一種功能豐富、可靠性高、占地面積小、經濟合理的橇裝方案,應用于管道閥室極端天氣無外電的不利環境。
四、技術特點
(1)研究出一種絕熱性能優良的橇裝化設備間,經過實驗驗證,墻體保溫性能高于平均溫度為298K時熱導率值不應大于0.030W/(m•K)的設計指標;
(2)研究出一套智能化、低功耗的控制系統,在滿足工藝流程遠程監控的基本需求之外,還可實現對蓄電池電量的計算、室內溫度的調節、室內外溫度監視、小屋門禁監視、站場視頻安防監控、各用電負載的自動切斷與供電、遠程診斷與維護等功能。
(3)研究出一套適合高寒無外電地區監控系統的供電技術,包括工程可用的風光互補發電方案、蓄電池設計方案、光伏板融雪技術、光伏板與橇裝小屋結合安裝方案術、風力發電機選型安裝方案等,滿足了各類地區無外電情況下的供電需求。
(4)首次通過冷熱極端環境下小屋內熱負荷模擬計算的方式指導橇裝化小屋本體建筑設計、保溫通風設計和所有設備的選型設計,建筑、結構、儀表、電力、暖通、通信共6個專業高度融合,確定了技術經濟合理的邊界條件。
五、技術水平
研究成果達到了國內行業領先水平,能夠對新建和改擴建管道工程中的監控閥室設計和實施起到指導作用。
六、能源消耗
無。
七、節能減排狀況
無。
八、技術應用條件
油氣管道監視、監控閥室,清管站等。
九、應用實例
本技術已在西二線5號閥室成功運行,現場應用情況良好。為業主節省了大量征地費用及現場施工周期,并方便了現場運行維護,取得了業主的一致好評。本技術也已用于指導中俄東線監視閥室橇裝小屋的設備訂貨,并將指導施工圖設計及工程實施。
十、經濟效益
本技術研究成果達到了國內行業領先水平,可節省巨額的外電投資,并大量縮短施工周期,提升高寒無外電地區工業控制水平,顯著降低工程投資。
(來源:中國石油和化工勘察設計協會) |